close



陳寅恪和他的同時代人


 


 


幾年前在圖書館翻閱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一書,才開始認識陳寅恪。


 


陳寅恪是民國以來的史學大家,史學之外的學術成就,也早為學界所欽仰。


 


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被稱為百年僅見,而三百年才得此一人是陳寅恪。由於1949當國民黨政府用飛機大批的從北京欲接北大、清華之學者,好友傅斯年也極力邀其到台灣來,陳寅恪沒有任何黨派情結本著不願離開鄉土,因此一直留守於中國大陸。


 


世人在敬慕陳寅恪的同時,多半知道他的後半生顛沛流離,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堪身心重創而離世,給後人留下悲涼無已的藯嘆!


 


陳寅恪前往哈佛大學展開留學生涯,正是五四運動興起之際,同時代人物的不同樣貌,也為陳寅恪身處的時代,留下可供參考的見證。其中,1927年自沉的王國維、梁啟超和梁巨川、梁涑銘父子之間的交往,魯迅和許廣平的私奔、胡適做了一個怪夢、瀏陽二傑譚嗣同唐才常和梁啟超如何相知相惜等等,都再本書一一呈現……


 


風雲際會的大時代,自然是人才輩出,陳寅恪的成就精采突出固不待言,同時代的人物也是異彩紛呈。


 


清華大學成立國學研究院,要聘任四位國學導師。校長曹雲祥是外交官出身,不諳學術,先聘留美博士胡適,胡適認為自己不夠格,轉薦梁啟超、王國維、章太炎、趙元任。章太炎辭謝不就,梁啟超向曹雲祥推薦陳寅恪替補。


 


曹問:他是哪一 國的 博士?


 


梁答:他不是博士,連學位都沒有。


 


曹又問:他有什麼著作?


 


梁答:他只有數篇論文,未輯成書。


 


曹說:他既不是博士,又沒有著作,這就難了。


 


梁火了,說:我梁某人也沒有博士學位,論著作可算是等身了,但我的全部著作還不如陳寅恪寥寥數百個字有價值,你若說陳寅恪沒資格,我梁某人也不敢當導師了。


 


接著梁又告訴曹,柏林、巴黎諸大學幾位知名教授都推崇陳寅恪的學問,清華不請,外國大學也會請他。


 


曹雲祥聽了,這才豋門裡聘。


 


敢問今日之大學,哪位校長能有曹雲祥的胸懷與膽識?


 


因此造就清華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留名迄今,無得取代。


 


而來台者僅趙元任一人,晚年滯美。


 


哈佛三傑:吳宓、陳寅恪、湯用彤


 


與先後擔任國民黨政府的交通部長和國防部長俞大維是「兩代姻親,三代世交,七年同學」


 


還可以看近幾年出版的「陳寅恪與傅斯年」交情致深厚。


 


康有為駕鶴西行,梁啟超所致輓聯: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國陸沉魚爛之殘。


西狩獲麟,微言豦絕,正恐天之將喪,不僅動吾黨山頹本壞之悲。


 


清末詩人沈曾植去世,王國維為其輓聯:


是大詩人,是大學人,是更大哲人,四昭炯心光,豈謂微言絕今日。


為家孝子,為國純臣,為世界先覺,ㄧ哀感知己,要為天下哭先生。


 


王國維自沉殉文化死,陳寅恪為亦師亦友的理解和深情輓聯:


十七年家國久魂消,猶餘剩水殘山,留於累臣供一死。


五千卷牙菚新手觸,待檢玄文奇字,謬承遺命倍傷神。


 


趙元任為好友劉半農撰寫的輓聯:


十載唱雙簧無詞今後難成曲,數人弱一個叫我如何不想他。


 


閱讀本書,等於重溫了一段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寶箴的部落格 的頭像
    寶箴的部落格

    寶箴的部落格

    寶箴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