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與民國


 


   利用過年期間休假多日,借讀白先勇先生編著其為父親白崇禧將軍身影及其一生之撰述。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台大外文系畢業,也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著作極豐,有名的長篇書《孽子》、《台北人》,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等等作品,皆在國內獲文學之高度肯定。名主持人陳文茜小姐對其推崇有加。


 


   父親與民國區分上下兩冊,上冊寫白崇禧將軍戎馬生涯,下冊寫十七年的台灣歲月。


  


   南宋詩人陸游〈示兒〉詩: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可以是白崇禧將軍最後心境之寫照。


 


   白崇禧將軍出生於公元一八九三年,是民國前十八年比蔣介石小七歲,武昌起義參加敢死隊,參與辛亥革命,生命因此投入滾滾洪流的中華民國歷史長河中。


   白崇禧保定軍校三期,接受過完整的軍事教育。其人戰略思想豐富,參戰多捷,在日後之北伐統一大業立功卓著。北伐時期重要戰役無役不與,軍事才能首先在關係北伐成敗之「龍潭戰役」大勝充分展示。響應蔣介石抗日號召,奉命擔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時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抗戰開始中國兵力、物力、裝備皆遜於日本,在「最高軍事會議」中提出對日抗戰大戰略:「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以游擊戰輔助正規戰,消耗敵人實力做持久戰,獲委員長蔣介石認同採納,因此八年長期抗戰展開。


 


   白崇禧將軍在抗日期間奔馳沙場,指揮諸多著名戰役:「徐州會戰──台兒莊大捷」、「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崑崙關之役」、「長沙第一、二、三次會戰」是抗戰勝利至為關鍵之幾場戰役。


 


   對日抗戰勝利後沒有多久,國共內戰又起,此時白崇禧將軍可能漸沒有獲得蔣介石信任,戰略長才未能發揮。前,公元一九四六年國共戰後首度對陣的東北「四平街會戰」,本已將林彪的部隊打得落花流水,若蔣介石不下停戰令,林彪部隊無可翻身,整個中國美好河山有機會不致淪入紅色血域,此白崇禧將軍到晚年仍耿耿於懷痛泣不已。後,屆公元一九四八年「徐蚌會戰」共軍稱「淮海戰役」時,白崇禧將軍提出的戰略方針:「守江必先守淮」,此戰略同於三國之周瑜、魯肅,惟蔣介石不聽,並把當時指揮權一分為二,區分華東與華中二部,造成「指揮權不統一,戰事必敗」的慘痛後果。


 


   白崇禧將軍,十八歲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見證民國誕生,北伐軍興,率軍由廣州打到山海關,完成北伐統一中國。抗日戰爭運籌帷幄,決戰疆場,抵抗異族入侵。國共內戰,與共軍戰到最後,為了保衛民國,奉獻一生。


   公元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三十日,白崇禧將軍自海南島飛台灣,在風雨飄搖中與中華民國共存亡,在台十七年至公元一九六六年離世,日子平淡,內心沉重。沒有再受到蔣介石之任用,相似於另一名將孫立人,國家重大之損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寶箴的部落格 的頭像
    寶箴的部落格

    寶箴的部落格

    寶箴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