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死亡主題橫亙人類歷史綿延不斷,中國儒家素來以「不知生、焉知死」來面對死亡此一主題,近代西方知名Apple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卻在生前面對此一重大課題時,提出慎重呼籲:「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今日我們探討死亡,在金瓶梅其著作中欲尋找其對死亡之剖析,大部脫離不了中國人的宿命論,金瓶梅中人物的生老病死,抑或各種販夫走卒,都鮮能逃脫命運中不可避免的浩劫。


 


 


在金瓶梅中作者大概認為,世上唯有死亡是最最公平的對待每一個人,不分貴賤貧富地奪走人的一切。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不論生前何等榮華富貴、功勳卓著,死時也只能孓然一身地離開人世,什麼都無法帶走。


 


 


金瓶梅中潘金蓮、李瓶兒身為女性亦帶來了禍事,並且連帶影響全書諸多人的死亡影響,深具骨牌效應。也把起源印度佛教的緣起論,傳至中國的因果報應關係淋漓盡致地一一展現。死亡與明天何者先到,就在此因果報應關係中令人迷惑。


 


 


所以作者欲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道理應驗其因果循環。


 


 


世人不知,死亡其來有自,有天理昭彰、有宿命循環、有得幸早蒙主寵召,唯亦可胝銖必較,愛惜自己者,重視熊仲川醫師之慢老、蔡英杰醫師的腸命百歲、長崎大學石原結實醫師的擊退萬病從下半身開始,則死亡可以稍稍遠離。


 


 


個人軍旅生涯根深蒂固則為求生者死,求死者生。


 


 


 


關鍵詞:金瓶梅 死亡 潘金蓮 因果報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寶箴的部落格 的頭像
    寶箴的部落格

    寶箴的部落格

    寶箴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