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千江有水千江月(作者蕭麗紅)
千江有水千江月
睽別將近30年的一本書,當年因該書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且作者蕭麗紅故鄉白水湖,故事又環繞著那個個人日思夜想,曾經午後寂寥、落寞經常懷念的白水湖。近日在台中縣文化中心翻看書籍時借讀同為蕭麗紅著作的白水湖春夢,遂又萌起再讀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念頭,藉此回憶民國70年代那些時日自己年輕歲月所喜好的書籍。
千江此書再讀特別勾起自己對回歸故鄉的思念,多少年的歲月離鄉。雖在父母親年老尚在的期間,雖仍有經年累月的奔波往返,但人終究會陷入感情疏離的困境,在父母相繼離世多年後,白水湖故鄉每每也只能午夜夢迴時,特別的感觸中想起。而再讀千江也有特別深的故鄉感觸,蕭麗紅於書中亦不斷的闡述故事女主角貞觀心中對白水湖故鄉回歸的懷念、企盼。
妯娌、親人間過去那種特別合諧、深厚的感情,在故事中尤其讓人憧憬與喜愛,屬於舊社會或鄉下特有的那種特別濃烈的親情,在在的對現代社會人情疏離產生強烈對比的心情。貞觀外婆對失蹤多年長子的媳婦感情的表現與媳婦對公婆的孝心對應,亦在在的令人敬佩與愛護。
尤其老人對孫女的教導,書中名言:「才不足憑、貌不足取,惟有良善與重情意者有之」。如此長輩對晚輩的傳承又深刻的將所謂的中華文化精神,透過鄉間的生活與應對方式,深刻的展現。
我也愛千江書中文字的表現,有很多閩語生動活潑的在故事中發揮,更有曹雪芹「紅樓夢」情感的影子,此影子在另一本我一生讀過最多遍的書中鍾曉陽的「停車暫借問」有更多展現,我酷愛那種情感(淡淡而深遠)。
全站熱搜